重映片常态化:支持,但能不能别乱选片?

来源:人气:716更新:2024-08-18 11:10:15

2024年8月18日刊|总第3697期

今年暑期档,重映片扎堆。

前几天,周星驰电影《食神》宣布将于8月3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,赶着最后一天挤进暑期档,给这个惨淡的夏日市场加最后一把柴。

从早早宣布入局的动画电影《你的名字。》《灌篮高手》《‌航海王:强者天下》‌,到八月临时空降的比利·怀尔德经典悬疑片《控方证人》(1957年)、《食神》(1996年)。

话题新作不足,重映老片来凑。

据《中国经营报》不完全统计,自2012年《泰坦尼克号》重映算起,过去十余年中,国内已有约30部经典影片在院线重映,其中超过20部重映时间在疫情发生后。

电影市场失温,新片产能乏力,重映片却意外迎来了一个新窗口。

商业价值是第一动力

中国内地市场最成功的重映片案例是卡梅隆的《泰坦尼克号》和《阿凡达》,都已经在中国内地上映过三次。

1998年,3月份刚横扫奥斯卡的《泰坦尼克号》,4月份就在中国内地上映,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观影热潮,狂揽票房3.5亿人民币。

2012年,3D转制版重映,创造了迄今为止最高的重映票房纪录,9.46亿元。去年,以25周年之名再次重映,制式提升到了4K、杜比,并加入全新画面。截至目前,《泰坦尼克号》在中国内地的累计票房13.65亿元。

同等体量的《阿凡达》也是相似路线。

2010年内地首次上映,取得13.39亿元成绩,开创3D电影时代;2021年重映,疫情时期拿下了3.7亿元票房;2022年,于《阿凡达2:水之道》上映之际再次重映。目前累计票房17.15亿元。

还有今年《你的名字。》,时隔8年重映,在低靡的暑期档拿到1.35亿票房,成绩超越《海关战线》《异人之下》。目前累计票房7.11亿元。

以上三个例子都具备了重映片最重要的几个成功要素。

首先,是质量过硬。这是重映的先决条件。

经典影片质量优秀,拥有恒久的高口碑,时隔多少年重温也依然不过时。IMDb TOP250或豆瓣电影TOP250至少得沾一个。

其次,要符合下沉市场,至少是大众市场的需求。

重映片也得看下沉市场。最有说服力的参考指标,是在内地首次上映时的票房成绩。《泰坦尼克号》《阿凡达》《你的名字。》,在国内都创下过影史级票房记录。

王家卫的电影也够经典、质量够高,已经算文艺片里大众款,但市场面还是不够广。《花样年华》《重庆森林》再经典,也只能在艺术影院小范围卖座。

但《一代宗师》是例外,它是王家卫最有商业味的电影。2013年上映,票房2.89亿元;2015年《一代宗师3D》,票房6301万创国产影片重映最高票房纪录。新版本不仅做了3D转制,剪辑和片长也有变化。2013年公映版,时长130分钟;3D版,111分钟。

相比原封不动地回锅,新内容可以让重映“师出有名”。在好莱坞,“导演剪辑版”也是重映片的招牌卖点,有时候甚至能力挽狂澜拯救口碑。

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就是《正义联盟》。华纳高层因为对扎克·施奈德的初剪版本不满意,找乔斯·韦登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补拍。影片上映后口碑极差,豆瓣仅6.3分。2021年,扎克·施奈德剪辑版《正义联盟》在DC粉请愿下重新上线,导剪版豆瓣评分升至8.1。

说回国内院线。《一代宗师》重映票房的成功,也跟第三个重映成功要素有关。

第三,是要给观众与首映相比不一样的大银幕体验。

流媒体盛行时代,过了窗口期的院线片最终都能在互联网上免费看到。重映片想要吸引观众买票入场,还是要靠高制式。

为什么《泰坦尼克号》《一代宗师》要转制3D,老片爱强调4K修复,原因就在这里。在视听体验上,影院观赏仍然有家庭影院难以企及的优势。

当然,如果影片视听效果本就超前,那可以例外。诺兰的《星际穿越》,公认的顶级科幻视听盛宴,2014年首映,2020年疫情期间重映,没有新内容和新制式,也取得了1.21亿元的不俗成绩。

第四是,时间间隔。时间沉淀出情怀,成为观众买单的情感基础。

这几年宫崎骏的电影接连在国内重映,从2018年到现在,已经上了6部,几乎是一年一部的节奏。其中《千与千寻》重映票房达到了4.88亿,《龙猫》和《哈尔的移动城堡》《天空之城》票房也都在1亿往上。票房成绩和知名度成正比。

这股情怀,也为今年宫崎骏新片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做足了铺垫,票房成绩7.9亿,位列目前年度票房TOP10。

周星驰的电影也属这一类。“还星爷一张电影票”的口号,让《西游降魔篇》《美人鱼》大卖座,也让重映的《大话西游》有2亿多票房。此次《食神》重映定档,再次话题度十足。

不过一个新现象是,这两年重映间隔正在越来越短。

2021年五一档票房冠军《你的婚礼》,2023年又出现在跨年档,虽然豆瓣评分仅4.7,但还是又新揽三千多万票房,累计总票房破8亿。

去年刚上映过的《灌篮高手》,非热门档期拿下6.6亿,成绩已经足够亮眼。但仅时隔一年又来掺和暑期档,吃相难看,重映票房仅三百多万。

这种卖隔夜菜的行为,实在让人怀疑重映的必要性。

还有一类短间隔的重映,是带着任务来的,主要是给系列新片抬热度、当陪衬。比如给《白蛇:浮生》造势而重映的《白蛇:缘起》。《沙丘2》上映之际,《沙丘1》重映。都属于功能性重映。

今年暑唯一一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重映片,是《控方证人》。根据阿加莎同名小说改编,1957年比利·怀尔德导演的经典。在艺联放映都够呛,大概率排不上片。

该片定档时宣称4K修复,但很快被人揪出,海外并没有《控方证人》4K修复的声明和消息,怀疑只是高清版。现在该片海报已经摘掉“4K”字样。

稳赚,更安心

所以重映片为什么开始扎堆出现?主要原因还是疫情造成的产能不足。

过去中国电影市场狂飙突进,新片产量连年递增,“限制进口、保护国产”都来不及,更没有档期空余给重映片。

但今年以来,产能不足的影响开始显现。头部大片寥寥,中腰部电影乏力,电影行业面临新片供应不足的问题。此时,重映片,尤其是大片重映,可以成为短期内提振市场的救命稻草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也暴露出电影产业在创新和内容开发上的不足。

《航海王:强者天下》

在效益下行、投资锐减的电影市场,重映片也是更安全的选择。相比于舆情难料、质量难控的新片,已经在市场上取得过成功的重映片,往往购入成本低、宣发风险小,一般都能保底不赔本。

今年《你的名字。》就是特别鲜明的例子,优越的排片比和上座率让同期新片眼红。1.35亿票房在今年暑期档都能排进前十五。

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时候,重映片依然能稳稳赚收益。

市新思路

虽然重映片扎堆暴露了中国电影行业在产能和创意上的一些问题,但重映本身并不是“原罪”。

重映在全世界都是常见现象。《今日影评》栏目曾报道,“以2022年的法国电影市场为例,超过90%的影片都是重映老片,可以说重映影片占到法国电影放映市场的绝大多数。”在离我们更近的日韩港台电影市场,经典重映也非常频繁,已经实现常态化。

之前中国大陆重映活动相对较少,主要集中在电影节供应。近几年电影节热度持续高涨,经典老片,尤其是4K修复单元每年都一票难求,充分说明市场存在巨大缺口。所以重映片增多,其实也是市场内容多元化、成熟化的表现,是对观众需求的响应。

《2001太空漫游》

中国内地直到1994年才开始有进口分账大片,加上配额限制,很多国外优秀电影没有机会以大银幕放映的形式与中国观众见面。全民观影习惯也是近十年才培养起来的。重映,是给好作品与年轻一代观众重新相识的机会,更是对版权意识的积极倡议。

而且现在电影档期两极分化严重,有市场号召力的大片都集中在暑期档和春节档,导致大档期过分拥挤,小档期门可罗雀。重映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档期空缺,丰富影院日常在映片单,既给观众更多选择,也有助于均衡影院收支。

《天堂电影院》

实现重映片常态化,是与国际接轨的趋势。只是目前看下来,国内大部分的宣发公司还是在用宣传新片的思路操作重映片,对重映片的运营也缺乏针对性,尚未形成一套足够成熟、规范的放映和管理体系。

除了能扛票房的重映大片,如何充分调动中小体量重映片的市场价值,如何在“小而精,小而美”上做文章;在“全国艺联”基础上,如何进一步推广精品艺术院线,都是电影行业仍需探索的问题。

文/布琳

家人们,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↑↑↑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历史消息

↓↓↓

Copyright © 2017-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