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生死边缘的创作冒险奇遇 | 专访《藏海花》导演韩青

来源:人气:506更新:2024-09-14 14:10:25

2024年9月14日刊|总第2411期

回归平静生活多年,机缘巧合之下,吴邪和王胖子重新踏上探险旅程…

这样的开头,在探险故事中也许屡见不鲜。但《盗笔》的粉丝,却明白这意味着什么。

作为《盗笔》的续篇,《藏海花》被誉为一部“填坑”之作。吴邪和王胖子踏上的这趟旅程,目的是解开张起灵的身世之谜,寻找他隐秘的过往。可以说,《藏海花》是以“铁三角”的情谊作为起点的一部作品。

隐秘的过往和饱满的情感,也是《藏海花》影视化改编着重强调的部分。导演韩青表示,《藏海花》的定位,是偏文艺化的《盗笔》。

“以往这一类型剧的出发点是探险寻宝,但《藏海花》是从情感出发,叙事的起点是吴邪想要去寻找张起灵的过去,这里面展现的是‘铁三角’之间的情感。”

以情感为驱动,代表着原著粉的期待值也会拉满。

从传出立项到正式播出,《藏海花》花了三年时间。三年,对于原著粉丝,可以说是攒足了期待。对于导演,也是一次漫长的征程。《藏海花》能如愿与观众见面,这其中所付出的辛酸苦楚,导演韩青最为清楚。

在与《藏海花》导演韩青的对话中,烹小鲜(pengxx01)请他分享了这部剧集幕后制作的过程,对原著改编的设计,以及那些拍摄中难忘的瞬间。

改编要保证质量,不辜负观众期待

《盗笔》系列影视化改编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,在十年时间内,大量相关的影视剧出品,其中有成功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改编《藏海花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。

观众在看了众多以往的改编作品之后,容易形成对比,审美也早已提高。这就表示,《藏海花》绝不是一个可以糊弄完事的作品。原著拥有的关注度,对创作者无形中会形成巨大的压力。

回忆起最初接触到《藏海花》这个改编项目,韩青坦言,自己接下这个项目,首先是因为“小说足够好看,里面营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。”

《藏海花》有一系列奇观场景,但故事又是在实际生活中发生。“既不是古装,也不是玄幻,又现实又抽离,又充满了想象力。”这种独特设定,蕴含着很多影视化改编可挖掘的宝藏,也是原著最吸引韩青的地方。

并且,韩青表示自己没有拍过类似题材的剧集,“这个剧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。”

在一种新鲜感的驱动下,韩青接下了改编《藏海花》的重担。也承担了改编面临的压力。

在改编过程中,韩青当然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,但他也明白现实往往是众口难调,“你之蜜糖,我之砒霜”,“观众组成是多样的,每个人都有想象的空间,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《藏海花》。”

一旦试图照顾所有观众,满足所有人的期待,结果只会是无从下手。

在此前提下,韩青首先明确,《藏海花》是一个探险故事,首先要做到的就是,“该紧张的紧张,该惊悚的惊悚,该奇观的奇观。”

把最基本的类型需求完成之后,“再去完善人物关系,再去体现每个人的特点。”这样才能保证剧集质量在水准之上,而不至于顾此失彼。

韩青作为一个成熟的导演,他明白自己应当要保障整部剧的水平,要结合原著的色彩去确定整体的基调。

“比如吴邪这一角色,在‘铁三角’里面,属于动脑子的智慧担当。并且,在《藏海花》中,吴邪已经经历过很多,不再是以往的‘菜鸟’。所以这个角色演员的选择,需要一个文质彬彬的聪明人,同时也要有一定阅历,有一些岁月痕迹。”

韩青本身是演员出身,对表演有很多经验与心得,他说,“演戏首先需要外部形象的支撑,但光靠形象肯定是不够的,演员还是需要表演,需要有戏。”这些要求构成了韩青挑选演员的标准。

在忠于原著,保留原著精彩部分的同时,为了影视化的合理性,创作团队对叙事也做了一些改动。

《藏海花》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模式,一条线是吴邪和王胖子去寻找张起灵的过程。一条线则展现张起灵过往的经历。

两条线索并行,需要做的是让两边保持均衡。韩青打了一个比方,“如果两条线不均衡,整部剧就变成了一个瘸子,左脚一米六,右脚一米七”。这对观众的观感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。

为此,他们做了一些补充。

吴邪和胖子这条线,在剧集前半部分叙事性比较强,主要讲的是他们两人慢慢获知张起灵过往的过程,而到后期为了让内容更丰富,他们就在情节上增加了许多探险元素,“让这条线索持续性的有事件发生,持续的有危机。”

而张起灵这部分,从他少年时去放野,到回张家继承族长,以及最后见到妈妈,再回到青铜门。他的经历在剧里完整地呈现了出来。无论是情节上还是情感上,《藏海花》都做到了饱满充沛。

另外,熟悉《藏海花》的都知道,原著在后面并没有给出一个结局。影视化改编要保证完整性,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——对结局做了补充。

可以说,十年期待之后,剧版《藏海花》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填坑”之作。

拍摄是一场征程,画面的背后是一次历险

《藏海花》的制作是一场漫长的征程。

接近一年的筹备期,一百零六天的拍摄期,加上后期不断的修改,又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,《藏海花》制作周期接近三年。

三年时间,足够把很多东西做得很精细。

《藏海花》里面场景变换非常复杂,“有江南地区、有东北地区,还有雪山,以及海外的尼莱斯。同时还分地上和地下。甚至还有民国的场景。”

场景频繁的变换,让整部剧更像一个公路片。并且,每个场景还都不能凑合,“都是重场戏”

这对制作团队是很大的挑战,他们不仅要将场景设计得符合观众的想象,同时为了更具吸引力,还应当超出观众的想象。

为了满足这些需求,《藏海花》在拍摄过程中,在横店动用了15个摄影棚。

15个摄影棚,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制作规模。美术部门的工作量因此变得巨大。

“每一场拍完之后,要立马制作下一个,有的摄影棚里一下布置了四个景,他们就需要不停的修改。”

很多时候,场景的布置并不是简单的搭一个景就可以,《藏海花》最重要的是要形成氛围感,需要观众看到这个画面,能够带入具体的情境之中。这要求制作者对细节的把控精益求精。

“里面涉及到的一些道具,具体的大小、材质、颜色、质感,这些在原著里面,可能都没有描写。但当影视化的时候,就需要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实物上。需要一遍一遍的出图,再让道具去制作,甚至后期还要做一些CG上的加工”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质量不至于偏移。

即便如此,为了画面更加具有实感,光是摄影棚拍摄依旧是不够的。真正要让观众更沉浸其中,还是需要实景拍摄。而为了做出这个决定,韩青他们也纠结了很久。

《藏海花》拍摄团队要去的地方不是舒适的江南水乡,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的高原雪山。

这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,里面充满了未知与风险,需要做很多准备。

在真正拍摄之前,美术部门需要先去选景,初步选择完毕,需要回来与导演韩青沟通,之后再由韩青带领一个小分队去看景。

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拍摄,韩青最高上到了海拔4800米。

并且,场景的选择,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,“有些景好,但不适合拍摄,这里面涉及到交通问题,周边资源的问题。”韩青用打仗做了一个比喻,“武器运不上去,粮草运不上去,再好的地方都没有用。”

综合考虑之下,韩青选择了四川而放弃了想象中更合适的西藏。

拍摄过程中,实景拍摄只能够白天进行,在有限的制作周期里,要完成那么多戏份,只能够拼命抢时间,韩青表示他们当时是一种“特种兵式拍摄”

“我们分成了两个组,演员需要两边跑,一边拍摄完,又要立马跑到另一边去,这一边趁着他们在拍摄,就要迅速准备好,等那边结束了,又要演员马上过来这边。”

雪山这一场景还包含很多打斗戏份,需要演员有动作表演。但去过雪山的人都知道,在雪地里面连行走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。这时要完成这些戏份,就十分依赖专业的制作团队。

“在艰苦的环境下,人员、器材、车辆缺一不可,必须要有制作团队为你提供保障。”

实景拍摄还代表着突发状况不断。制作团队曾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,那是一个雪山脚下的小河,河边有树林,河里有水草,宛如仙境一般。

但到真正拍摄那几天,却出现了致命的问题——没有下雪。

大费周折跑到雪山深处,最后却因天气原因无法拍摄,摄制团队虽然不甘心,但也无能为力。制作周期有限,苦等不来最后只能选择离开。

然而没想到的是,摄制团队离开之后,雪立马就下了起来。对此,他们哭笑不得,但也没办法再返回去拍摄。这种不可预测性给实景拍摄带来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难处。

过程虽然充满艰辛,但看到最终呈现的效果,那一刻,整个团队还是觉得非常欣慰,觉得吃的苦都是值得的。

有限的时间内,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

成为导演之前,韩青更多是以演员身份被大家熟知。他演过很多大热剧,贡献了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。

但光是作为演员,韩青并不满足。当聊起他做导演的缘起,他表示,自己当导演的缘由是,“有一些想表达的东西。”

“演员还是有局限性,只能去表达一部分,做导演能充分的、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。”

当然,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在做演员时,他就自己准备了一段时间,学习了许多做导演的技巧,等到机会降临在自己身上,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接住了。

导演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,韩青见过很多转行做导演的人,其中不管是演员、编剧、美术还是摄影,很多人都是满怀期许的加入,但可能拍了一部,甚至拍了一半就打退堂鼓了。

“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光鲜,实际上很要命的一个事业。”韩青表示,每部戏的拍摄他都会胖十斤,这十斤不是因为吃的很好,而是因为内分泌紊乱。在巨大的压力下,拍摄过程中,韩青基本都是“不吃不喝不睡觉”。

“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发生,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,作为导演需要从剧本到拍摄到后期,方方面面无数的环节,都需要跟进,甚至也要考虑市场。”

无数的事情需要导演去解决,需要导演去负责,巨大的压力压在他的身上。导致他每天没心思睡觉,吃饭也没有胃口。

唯一的成就感只发生在制作完成,完整的将自己的表达呈现出来的时刻。这一刻,他才收获了一个作品,感到自己拥有了“属于你的一个东西”。

曾经是演员出身的韩青,在当导演时,对他戏中的演员很能感同身受。他表示自己是一个比较有经验的旁观者,他能够在演员表演“卡住”的时候,指出具体的原因。

演员表演时,很多时候会依靠惯性去表演,会存在一些表演的习惯,韩青也能够在演员跑偏之后,明确的给他们一些提醒。

在与演员沟通交流时,他表现得很顺畅。他明白演员的困惑在哪,演得不自然的部分如何调整,什么样的一些调度能让演员表演的更加舒服。这是韩青做导演的优势。

《藏海花》拍摄完成后,韩青的导演履历又增添了一部有分量的作品。

他把当导演比作是探险的过程。就像“铁三角”在明知前方充满危险与困难的前提下,依旧保持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。“大家喜欢这类探险剧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里面传递出了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特质。”

做一个导演面对的困难远没有“铁三角”那么极致,很多人在困难面前退缩,但也有些人,能坚持对未知世界的探索。导演韩青就想要成为这样的人。

他说,“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接触到的东西也有限,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尝试更多的不一样,这对人生是一种极大的丰富。”

看着播出的作品受到欢迎,韩青也有了继续创作下去的动力,创作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虚此行。

文 | KOD

注:全文图源网络

Copyright © 2017-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