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房屋养老金:一场漏洞营销?

来源:人气:2更新:2024-09-18 12:10:26

当住建部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,养老金和房屋保险等三项制度,并在全国22城试点的消息传出之后,在网络和现实中掀起了热烈的讨论。

还曾有传言称,“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提前透露,主要依据房屋的面积和楼层而定”。根据标注的不同房屋的收费细则,22层以上的每平米要交144元。

这水平,差不多赶上物业费了。

好在住建委终于出来辟谣了,房屋养老金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个人账户,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。这次试点的重点,是政府建立房屋养老金的公共账户,按照"不增加个人负担,不减损个人权益"的原则,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措渠道,不会加重业主负担。

业主们总算送了口气,可细细想来,这场风波不会这么简单。

关于房屋养老金及其收费标准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,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“本来买房想养老的,结果发现最后还得为房子养老”,这样言论只能算是调侃,有很多言辞则更为激烈,毕竟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。

城市的面貌在不断翻新,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。然而,很多房龄超过30年的,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老房子,却在时光的侵蚀下逐渐显露出岁月的痕迹,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势在必行。

在去年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柴强提出,随着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日益老化,现有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房屋“应修尽修”的需求。通过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,可以为房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提供资金保障,更好地履行政府房屋公共安全职责。

至于资金来源,柴强则建议,每年从当年土地出让收入或净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,如按照土地出让收入5%以上或土地出让净收益20%以上计提,作为房屋养老金。

所以,按照柴强提案的逻辑来看,建议设立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初衷是解决老旧小区的后顾之忧,而且并不会让业主出这一笔钱。

在资金来源这块,任泽平的评论比较有代表性:

既然业主在房价和土地财政上已经做过贡献了,还交了住房维修基金,就不应该重复缴纳房屋养老金。更何况,当年缴纳的住房维修基金存在很多挪用问题,成了一笔糊涂账,引起了开发商和物业,以及业主之间的诸多纠纷。

在这个问题上,专家终于和普通人达成了共识。

至于房屋体检,这个标准如何确认?如果管理人员声称房屋到了必须重度修缮的时间,是不是需要推倒重建?那这个部门的业务将涉及产业链上多少人?无疑会成为一个肥差,

虽然住建部已经明确了房屋养老金不会从业主的口袋里出,但这场风波似乎还有隐情。

很多网友可谓人间清醒,尽管并没有人有意引导,但他们敏锐地把房屋养老金和房地产税联系到了一起。
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一对比,大家居然发现房地产税居然这么“美好”。

譬如,房地产税有免交条款,只有超过人均住房面积才需要缴房地产税。也就是说,房地产税主要针对持有多套房产的有钱人进行征收,可房屋养老金却是普遍割韭菜,无论贫富。

譬如,新房可以不需要缴纳房屋体检这笔费用,这样的规定不是鼓励有钱人加快换房的速度,在无形之中背刺了无钱买新房的人群吗?

譬如,西方国家征收房地产税的标准是根据房价估值,如果房价下跌,相应的房地产税也会少交,可房屋养老金却可以完全不受市场涨跌行情的影响。如同银行一样,即便房子已经烂尾,收起利息来毫不手软。

这么一对比,相比较房地产税,如果实行房屋养老金,普通人持有房屋的成本固然增加了,可有钱人持有房屋的成本却更低了。

所以,当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的消息一出现,很多业主表示心终于放回肚子里了。

甚至有人公然声称,房屋养老金是一项利好政策。因为房屋养老金最终是用来给修缮老房子的,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房屋,用之于房屋。而房产税被征收后,则不一定能花在房屋修缮了。

比如之前任泽平提到的住房维修基金被挪用的情况。

但是,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,经过这一番折腾,似乎心目中对房地产税就没有那么抵制了。

这让环环想起了商业活动中的漏洞营销。

所谓漏洞营销,是指商业活动故意放出一个漏洞里,利用人们自以为很聪明的心理来完成活动的营销活动。

比较老一点的漏洞营销案例是饭店里,老板在顾客吃完面结账的时候,伸出两只手让顾客猜那只手里有鸡蛋。顾客猜对了,下次光临时就可以免费赠送一个鸡蛋。

基于同样的逻辑,肯德基APP曾故意设置了漏洞,只要用户将账号生日设置成固定日期,就能获得全家桶半价优惠券。大量用户纷纷下载注册,让肯德基APP就窜到热门APP排行前列。

Copyright © 2017-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