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《姥姥的外孙》深度解析:没懂的来看这篇解读,真相都藏在细节里

来源:人气:789更新:2024-09-23 17:10:26

文/叶秋臣

《姥姥的外孙》这部片子,是我近期看过质量最高的电影,想推荐给所有人。

整个故事都没有刻意煽情的部分,但看得人莫名地想哭。

情感真挚且细腻,毫无矫情和做作。

后劲儿超级大,力道也相当强。

希望未来我们的国产电影也能拍出质量如此之高的作品,这与任何的限制和尺度都无关,只是单纯地讲好了一个故事。

即便在国外早已经提前上映,但该片仍在国内揽下了超过1亿的票房,豆瓣分数更是高达8.9分(曾经超过了9.0门槛)。

接下来,叶秋臣将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深度分析这部电影。

虽然整个故事结构和表述方式都很通俗易懂,但其中隐藏了许多容易忽略的小心思。

没懂的可以来看看这篇解读,真相全藏在了大量的细节和台词里。

以下内容将涉及海量剧透,请未观影者慎入。

1.关于片名

2024年4月4日,电影首先在泰国上映。随后中国香港版本将片名译为《全职乖孙》,中国台湾上映时名字又换成了《金孙暴富攻略》。

最有趣的是,这部片子其中一个英文片名为《The Chinese Family》,即中国家庭。

虽然是泰国出品,但本质上讲的还是一个“中国故事”。

电影巧妙借用了潮汕移民的背景,所以我们能在影片中看到清明祭祖、烧香拜佛、大红灯笼和一系列方言的表达,其内核里充满了中式文化和中式亲情的元素。

《姥姥的外孙》在中国内地之所以效果和反响这么好,一定程度上也是观众在这个故事里找到了深度共鸣。

叶秋臣觉得众多的译名之中,中国内地版本是最恰当的,即便那并不是一个特别吸引票房的选择,但对得起这个故事本身。

讲完剧情,再简单聊两句演员。

下文中,马群耀饰演的男主将简称为“M”。他有某些角度很像周奇,大结局时的演技真的是教科书级别,笑着流泪,真正演出了悲喜交加的感觉,难得的是完全不刻意。

堂妹的饰演者是之前泰版《流星花园》里的Gorya(杉菜),所以在看的过程中脸很熟悉,不陌生。

饰姥姥的演员之前没有拍过戏,据说是海选进入剧组的。说实话,看起来一点也不业余,每一个细节都把控得很棒。所以,大概真的只有老人才能演出老人真正的感觉,光靠老年妆是行不通的。

2.关于遗产

大儿子永远只关注利益,专注于把精力奉献给自己的小家。

接孩子放学,送女儿去英语课。

匆匆来,匆匆去。

就像堂妹口中说的那种孩子,每周来一次,每次只待15分钟。

除了偶尔必须的出席外,他把自己剥离得很彻底,但涉及遗产的时候却会计较归属,母亲快不行时第一时间找妹妹要地契,即便他已经不缺这栋房子的钱了。

在得知姥姥没有把房子留给自己之后,甚至扬言说葬礼也不会参加。

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却是三个孩子里过得最滋润的。

可以想象,未来某天若是亲妹妹开口求助他,大儿子应该也会像姥姥的哥哥那样冷漠拒绝。

最后,姥姥把房子留给了小儿子。

这个围绕着遗产主题展开的故事,答案似乎与预想中的截然不同。

小儿子是什么样的人?

会偷妈妈的钱,到处借债欠钱的人。

没有这栋房子,很可能根本活不了太久了。

作为母亲,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被追债的逼到绝境,所以只能把她最值钱的东西传给对方。

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,剩下的路你就要自己走了。

一个凡事都为了子女考虑的老人,最后竟然连自己的家都丢了。

把房子留给小儿子之后,对方没有让母亲与自己同住,而是将其送到了养老院。

在金钱面前,亲情似乎是一文不值。

手足有什么用呢?

亲情又是什么呢?

电影给出了一个关于亲情的答案。

M就是这个答案。

最初,他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每天混在家里打游戏的人,浑浑噩噩。

直播时只有4个观众,说明他根本也赚不到什么钱,是啃老的。

在得知姥姥患癌症后,M的态度很漠然。

没有爱也没有恨,他只是觉得这件事与自己毫无关系。

此时他的情绪波动值大小,甚至还没有妈妈提到要断网费的问题来得猛烈。

堂妹的出现,改变了M的想法。

无业青年,找到了“再就业”的机会。

他亲眼看着堂妹贴心照顾着爷爷,并声称这就是一种“轻松高薪”的工作。

“孝顺”此时突然摇身一变,成为了一种职业。

老人离世后,堂妹如愿获得了最多的遗产。

此时,最关键核心的剧情就出现了。

片名也是在此处打在了屏幕上,时机完美。

M最初的动机其实很简单,就是看到堂妹获得了巨额遗产后,也想仿照同样的方法来获得姥姥的遗产。

他甚至早早就在网上发布了出售房子的信息,就希望当自己排到第一顺位后,等着老人咽气就行了。

这是个很残忍的动机,但电影里比这个残忍的事情还有更多。

照猫画虎,M在姥姥面前各种献殷勤,表达他的“无微不至”。

但老人的心里跟明镜似的,她完全猜中了这个外孙的来意。

最初是在刁难,想看看对方的诚意。

于是,让M去买排长队的炸鱼,泡茶也必须遵循着规矩来办。

当然,M是不耐烦的。

可他想着算不上巨额但仍然数量很可观的财产,还是咬咬牙把这口闷气吞下去了。

然后,M从姥姥的视角看遍了为人子女的世态炎凉。

M,变了。

他不再只是把照顾姥姥当成获得遗产的任务,而是从心底逐渐转变了与之相处的态度和目的。

获得财产突然变成了第二顺位,他真心希望自己能成为姥姥心里的第一顺位。

这个第一顺位,是全片中最有深意的关键词。

M曾经以为,当自己做到第一顺位之后,就能理所当然地继承财产。

事实证明,第一顺位和财产可能并不相关。

第一顺位代表着“爱”,爱和财产并不划等号。

在姥姥叫M一起去买鞋的时候,姥姥也说出了一句探问性的话。

你也在播种,希望有所收获,不是吗?

从头到尾,姥姥都是清楚的。

就是因为清楚,才更加残忍。

老人活了一辈子,以经验值来讲,大部分的人情世故都是尽收眼底的。

他们大概只有两种糊涂,一种是真糊涂(年纪大了容易健忘),一种是装糊涂(《繁花》里的不响)。

就像电影中的姥姥一样,她甚至可以通过子女是否来看望自己,判断后代们过得好不好。

姥姥对M的看法很明确,虽然最初的动机是功利的,但陪伴却是真实的。

就算知道一切只是场“戏”,她仍然也会欣慰。

毕竟与那些冷漠无情的儿子们相比,M是更温暖的人。

相处久了,我们能看到姥姥分享了更多自己的想法给M。

不喜欢新年的第二天,要自己一个人吃光所有的剩菜。

本来关系已经大幅度改善了,但命运弄人,当初M发布上网的售房信息被发现,还有潜在买家上门询问。

那一刻,我无法想象姥姥的内心世界。

刚刚建立起来的第一顺位,好像又一次崩塌了,但她似乎已经习惯了。

这个习惯,才更令人心疼。

于是,姥姥计划悄悄把M送离自己的生活。

其实在拒绝堂妹的下一单生意邀请时,说明M已经不是过去的M了。

他不再只是为了钱,而是为了爱。

这份爱是如何形成的呢?

电影中给出了诸多的细节。

3.关于细节

姥姥其实在M去看她的时候,早早就说过“如果你只是为了做而做,那就不要做”。

这句话其实一语双关,明面上讲的是泡茶,实际上讲的是照顾她为了继承遗产。

M给堂妹送东西,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照顾姥姥的动机时,他明确表达了“有些人一出生就很有钱”,但他“不像其他人一样赢在起跑点”,说明M最初只是一味在抱怨原生家庭的穷困,姥姥没猜错。

姥姥家每周都有一天是家庭日,即便是平时不常见的儿媳和孙女也会出席。

姥姥每次都会穿着漂亮的衣服等在门口,她渴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们。

吃过饭之后,大儿子拒绝了打牌的提议。

他嘴上讲的是姥姥要多休息,实际上是自己还有小家的事情要处理,不想耽误更多的时间。

从后续M和姥姥打牌时的情况来看,姥姥是喜欢打牌的,甚至还有点赌性,小儿子就是遗传了这一点。

对于一个病人而言,或许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,就是旁人时刻提醒自己是个病人。

他们希望在剩余的生命中,都能尽量多享受一些快乐。

所以“休息”,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。

化疗没有意义了,一切都不可改变了。

“休息”成为了那个耽误他们享受快乐的阻碍。

大儿子嘴上的“休息”,是为了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。

因为他浪费的,是姥姥的另一种“时间”。

此处又是一语双关,编剧的台词写得太绝了。

但若是不把癌症这件事摊开讲,那么这个对应的关系就不存在,所以紧接着就安排了姥姥讲出她已经知情的前提。

节奏的紧密程度,讲述的顺畅自然,令人叹服。

接着,大儿子的孩子,姥姥的孙女讲话了。

她说,自己长大要学医,就可以治好老人的病。

众人沉默,因为他们都知道,姥姥等不到那一天,她的生命已经在倒计时了,又是一个关于“时间”的暗示。

小孩子的话是不带有功利性的,她不是为了财产也不是为了嘉奖,单纯就是把所思所想说了出来。

但她的父母,姥姥的大儿子和大儿媳,却早就缺少了这份“童真”。

这对夫妻的每个举动,都给人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烈的感觉,如果不是有那个结果,那么他们根本不会开始这个过程。

所以,才有了准备接姥姥去家里住的这档事。

在去祈福的时候,大儿子一家人的愿望清单里,完全没有给老人的祝福。

大儿子写的是“愿妻女幸福快乐”,大儿媳写的是“愿心想事成发大财”,孙女写的是“愿和朋友们上同一所学校”。

儿媳那个愿望,刚好与M的妈妈最后质问哥哥的话相对应。

是你老婆让你这么做的吧,毕竟这也是她梦寐以求的财富之一。

你看,这才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吧。

他们的真实想法里,没有M的姥姥。

但姥姥的愿望里,有她所有的孩子。

只有M的愿望,是关于姥姥的。

如果考虑心里的顺位,那么姥姥在大儿子的心中,明显不如在M的心中重要了。

老人,真的是感受非常敏感且敏锐的。

她专门喊M去买鞋子,换掉了那份属于大儿子的回忆。

自此之后,大儿子的顺位就下调了。

编剧巧妙地利用了“换鞋”这个细节,自然展现出姥姥的心态变化,功力极强。

当M拿着监控视频给姥姥看,小儿子把她卖粥的辛苦钱全都偷走之后,小儿子的顺位也下调了。

大儿子和小儿子都下调后,取而代之的第一顺位就是M。

然而这个位置,本应该是属于姥姥的女儿,M的妈妈。

姥姥身边的所有亲人,除了女儿之外,几乎都是带有功利性的接近,M也是后期才改变的。

M的妈妈,姥姥的二女儿,前面有哥哥,后面有弟弟,付出和获得比严重失衡。

但她却是唯一真心爱着自己的母亲,并且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孩子。

M妈妈的观点,是给予的感觉比接受好多了,并且真心觉得没有获得房子是一件好事。

她从没想过要房子,而且她真爱自己的母亲。

你看,爱和财产果然是不挂钩的。

你会发现,整个故事里,永远都是这个女儿在收拾烂摊子。

医院是她来陪护,祭祖时忙前忙后的也是她。

最初得知姥姥患癌症时,M的妈妈是唯一真正悲伤的人。

小时候因为看不惯哥哥们的坐吃山空和母亲的辛苦,她退学帮助妈妈卖粥养家。

宁愿自己不睡觉,也要调晚班来照顾母亲。

M的妈妈说,母亲从来不会为了自己哭。

但M看到了,姥姥躲在洗手间里偷偷地哭。

那些女儿看不见的日子里,姥姥也都是这样偷偷地哭。

姥姥在哭什么呢?

哭自己的女儿永远是在牺牲自己,但她却什么都不能给予这个孩子。

哭她明明付出了最多,但仍然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。

哭她的女儿,也在哭她自己。

姥姥曾经也是女儿,也是那个付出后得不到回报的女儿。

哥哥住着豪华的大房子,却连买墓地的钱都不愿意拿出来给自己即将离世的妹妹。

亲妹妹。

那一幕相互依偎在肩膀上唱歌的画面,瞬间变得特别讽刺。

这个哥哥的决定,未来也会是另一个哥哥的选择。

歌词里又双重叠加了这种讽刺,纯净又明亮是不存在的,全是自私的黑暗。

儿子继承财产,女儿继承癌症。

这说的只是M的姥姥吗?只是M的妈妈吗?

只是这一家人吗?

说的还有千千万万的“儿子”和“女儿”们。

叶秋臣是从姥姥开始坦然面对结局的那一刻开始泪流满面的,而且根本停不下来。

她也是个需要被保护的人啊,睡梦中也会哭泣和恐惧的人啊。

M和姥姥唱童谣那会儿,连擦眼泪的纸巾都湿透了。

其实,姥姥答应外孙的每一件事,她都做到了。

石榴只给外孙留着,答应存的钱也一直遵守着承诺。

姥姥去银行办业务,门口的职员对她非常熟悉,通过台词里的“还是来”这些内容可以看出,姥姥的确是一直都在持续为外孙存钱。

最后,外孙真的用那些存款给姥姥买了新“房子”。

双向给予和双向回报。

太绝了。

此处的房子,既是外孙曾经想要卖掉的那个曾经姥姥住的地方,也是她嘴里一开始就提到的梦想豪华单人墓,更是一个真正的“家”。

如果有这样的墓,那么孩子们大概更愿意来看看自己的“家”。

大结局中,外孙故意没有把花撒好,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,姥姥才会回来“找”自己。

简单的剧情设计,恰到好处的call back。

编剧的能力简直是最高段位,炉火纯青。

电影结束后,还有一个特殊的“彩蛋”。

即本片男主马群耀(普提蓬·阿萨拉塔纳功,Billkin)用中文演唱的OST《永远》。

《姥姥的外孙》这部作品,巧妙融合了当代年轻人的佛系躺平心理,以及老人的晚年赡养和临终关怀等话题。

M所在的家庭,其实只是社会同类现象的一个缩影。

我们之所以能够进行深度思考,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电影中找到了与之对应的位置。

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契机,能让你重新去审视在这张庞大的家庭关系网中自己的角色,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私心。

没有绝对的无私,但有相对的自私。

私心本身没什么可怕的,也没必要特别去抨击,因为每个人都曾自私过。

即便是渴望获得爱的那个人,也曾自私过。

摆好平衡,维持体面,放平心态。

我们能做的,唯有珍惜当下。

往者不谏,来者可追。

文/叶秋臣

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—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(@叶秋臣)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—抄袭必究—欢迎转发评论—

Copyright © 2017-2021